亞洲科技:未來5大關鍵趨勢

新型冠狀病毒(又稱新冠肺炎)肆虐,為世界帶來巨大改變,更使得不少在疫情前已出現的技術加速轉型,更使得許多科技股票表現無懼疫情,逆勢嶄露光芒。 隨著辦公、購物、學習及娛樂改由數位網絡進行,我們認為以下五大科技趨勢將在後疫情時期重塑全球面貌,包括線上教育、雲端、Data center、辦公機器人及5G,而亞洲科技公司將在這個轉型過程更扮演重要角色。

趨勢1、學習遷徙

新冠肺炎期間許多國家陸續停課,線上學習成為全球共通現象。即使學校陸續復課,大眾對線上學習的接受程度已經增加,被視為老幼皆宜且深具成本效益的學習途徑。

瀚亞投資中國A股研究團隊認為,以中國的人口規模、互聯網普及水準,以及科技發展程度來說,中國內地的線上學習規模空前巨大。中國針對成人的線上教育早自2013年起快速發展,目前約占網路教育市場的50%。然而線上教育近年的實質增長主要來自幼兒園至12年級(K-12)的課後補習市場,2013年至2018年間,K-12網路課後補習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85%,達到302億元人民幣。

中國線上學習市場的潛力龐大!預計2020年將有6,500萬名學生報讀,但與台灣/日本/韓國(+70%)及香港(+85%)比較,中國的課後補習滲透率仍然偏低(+28%)。美國研究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預測,中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6,960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估算)的2,940億元人民幣增加超過一倍(見圖1)。這股增長動力主要來自課後補習的學生人數增加,因為5G科技發展有助降低頻寬成本,提升線上教育的競爭力。而中國K-12網路課後補習學生人數將在2018年至2023年(估算)創造65%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3,670億元人民幣,占中國內地網路教育市場的一半。

彭博資料顯示,在2010年至2019年間,全球有近100家教育機構首次公開招股,而中國及香港在過去三年占絕大部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也提升大眾對線上教育的認識,或可增加其滲透率,特別是在人口眾多但散居各地的國家,這可能帶來更多亞洲網路教育業的投資機會。

圖1:中國網路教育市場規模-2013年至2023年預估總收入

graph1-china edu market

趨勢2、無遠弗屆的亞洲雲端市場

為因應新冠肺炎,企業致力建立業務彈性、精簡營運及靈活使用資源,因而加快雲端運算的應用步伐。而雲端運算技術讓全球許多企業在疫情期間採取遠距辦公,分散在不同地區的團隊成員可以進入及使用相同的工作平台。除了無須購買或維護電腦基建設施,從而帶來成本效益外,雲端運算的連接速度較快,亦能有效配置和升級軟體與應用程式。

2020年的全球雲端服務收益規模預計達到2,664億美元,並預期未來兩年增長15%(見圖2)。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指出,建設支援雲端運算的基建設施目前占全球科技開支總額逾三分之一。

中國雲端基建服務市場以10.8%的市占1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其中以阿里巴巴、騰訊及百度的規模最大。金山集團旗下雲計算企業–金山雲5月成功於美國上市,無懼疫情集資超過5.1億美元,正是反映投資人看好中國雲端市場的高增長潛力。

瀚亞投資中國A股投資團隊分析,不少中國雲端公司在疫情時免費提供影像及語音聊天工具等服務,協助新舊用戶維持業務運作。此外,它們也為研究機構提供免費服務,希望可以加快篩選適合研製疫苗的藥物。鑑於大眾的行為改變,加上企業評估營運持續計劃,並把更多應用程式轉往雲端,團隊預期中國雲端市場將在後疫情時期有所增長。

圖2:全球公共雲端服務收益

graph2-cloud service revenue

預計中國將在2023年將取得亞太區雲端運算市場的三分之一的市占率,而印度及日本將均分其他市占率。亞洲區域其他主要市場還包括:南韓、澳洲、香港及新加坡。亞馬遜目前仍然是亞太區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2,其次為阿里巴巴,微軟位列第三。

若要領先全球雲端市場,業者必須擁有覆蓋全球的業務、專業的科技知識、知名品牌、雄厚財力及高瞻遠矚的視野。中國雲端企業似乎已符合大部份條件。


趨勢3、數據中心蓬勃發展

隨著雲端服務、5G及物聯網技術普及,連帶驅動數據中心的需求增加。數據中心是商業營運的核心部份,包括用作遠距儲存和處理數據與資料的中央倉儲(實體或虛擬)。它們提供重要的基建設施,支援遠距辦公、教育及電視串流服務。 在東南亞,新加坡匯聚了大量的公共雲端公司,當它們計劃推出新服務或雲區域,通常以新坡作為首選目標。隨著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Google雲端平台(GCP)、Facebook和阿里雲相繼出現,並擴大設於新加坡的數據中心基建,該國已成為全球發展最成熟的數據中心市場之一。儘管如此,在這場數據中心爭奪戰,新加坡可能面對土地不足及地區規劃限制的挑戰。最大的雲端公司已經開始部署或公布計劃,有意在其他東南亞國家設立嶄新的雲區域,而印尼是首選國家之一。AWS將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印尼設立雲區域,GCP則可能在2021年於印尼雅加達推出雲端服務。阿里雲亦在今年初成立第二家印尼數據中心,距離當地首家阿里雲數據中心投入運作的時間只有十個月。

瀚亞投資印尼投資總監 Ari Pitoyo 表示,由於電子商務零售商、乘車營運商及網路旅行社(OTAs)等平台供應商急增,印尼過去五年數據使用量可能增長十倍之多。此外,不同垂直行業(行動支付、數位銀行及軟體即服務(SaaS))的數位化趨勢加劇,應能帶動數據使用量上升;同時,Ari指出,印尼傳統行業亦逐漸採用數據分析,使得數量增加。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預測,在2019年至2023年間,公共雲端產業將推動印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60億美元,以及創造34.5萬個職位。

除印尼外,馬來西亞也將發展數據中心業務。自2017年起,阿里雲已於吉隆坡馬來西亞拓展業務,微軟則預計在2021年於當地設立Azure雲區域。這個規模多達數十億美元的東南亞數據中心市場將有顯著的增長,預計總值將在未來四年增加超過一倍,有望在2021年超越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市場(見圖3)。東南亞數據中心市場至今發展迅速,有賴健全的資訊科技基建、穩定的電力供應及龐大的光纖網絡等關鍵因素。至於新加坡,高技術勞動力及低稅制亦是有利因素。

圖3:東南亞數據中心

graph3-countries

為取得最佳的聯網能力並降低網絡延遲率,數據中心相繼遷往鄰近其客戶和企業的地區。另外,越來越多數據保障條例規定某類數據必須儲存於當地,令數據中心需要在本地選址。以馬來西亞為例,政府機構和企業均須把全部數據儲存於國內。此外,印尼監管當局也基於隱私理由,要求公司把印尼人民的財務資料儲存於本土。

數據中心耗用大量能源,產生甚高的碳足跡和龐大的電力開支。為保持競爭優勢,亞洲的數據中心應該轉用環保和可再生能源,因為數據中心所選用的能源將成為外界的關注焦點。數據中心營運商將來或須考慮使用低導熱建材、熱泵及其他蒸發式冷卻系統3

趨勢4、辦公機器人

全球供應鏈將在後疫情時期出現轉移,預計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將從中受惠。隨著企業改為使用雙重供應鏈模式(由兩家供應商提供某項產品或零件等),資本存量(包括機器人)的增幅應會與產量一致。亞洲目前占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基數的86%,而企業回流或「西移」趨勢意味著美國及歐洲將會開始購買更多機器人以擴大其生產基地。鑑於這些國家的工資和製造業成本較高,企業很可能會透過自動化來降低成本。

機器學習工具可以提升機器人的智能程度,便利編寫程式和安裝。另一方面,研發人員亦致力把人機協作帶到更高層次,機器人可以根據聲音和手勢作出回應,以及了解人類動作的意圖。同時,多家機構5正研究標準化的通用介面,以便於工業機器人可以連接工業物聯網,讓不同製造商的工業機器人能夠互相溝通。這項研發結果亦有利發展專為中小企業6而設的機器人租用方案。

根據美銀全球研究部研究發現,供應鏈出現「西移」情況時,正值這些國家的勞工人口減少。因此,除了依賴自動化技術外,這些國家的選擇不多。由於數家日本上市公司在不同的機器人市占率龐大,有助這些日資機器人製造商把握這股全球趨勢(見圖4)。

圖4:機器人產業鏈主要製造商

graph4-key manuf

雖然這個市場目前由日本的機器人製造商主導,但瀚亞投資上海投資團隊認為,中國已在研發和配置方面取得成果,迅速進入機器人價值供應鏈的上游位置。中國的系統整合商正在把晶片設計、軟件和人工智能落實到實際應用,讓用戶(通常是工業製造商)可以透過機器人自動化方案,全面提升效益和一致性,優化成本結構。

趨勢5、5G推進

與過往世代比較,第五代流動網絡(5G)預計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大的影響。憑著高速、低延遲和卓越的聯網能力,5G技術將會革新辦公、生活和娛樂相關方式。根據估算,5G技術將在2035年為全球產量帶來超過13兆美元的貢獻,占全球實質產量5%,創造2,230萬工作機會7

美國及中國爭相在5G技術發展方面擔任領導角色。中國5G基建開支將為國內設備製造商及其中國供應商帶來可觀的增長潛力,具體來說,投資團隊預期中國對印刷電路板及射頻技術的需求強勁。

與此同時,美國近期禁止中國企業華為及其聯屬公司購買以美國設備生產或設計的半導體晶片,反映半導體晶片在這場競賽的重要性。事實上,除了5G外,半導體業亦有助推動本文提出的其他主要科技趨勢,並且從中獲益。

例如,遠距辦公及電子商務/在家消費將提升對處理和頻寬的要求,具電腦運算能力的半導體供應商可望受惠。

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形成趨勢,印證企業需要建立業務彈性,加速轉型至雲端平台。另外,改善問診素質、快速篩選及人口監測等需求,將增加健康護理業和智慧城市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線上遊戲漸趨普及,則需要更先進的遊戲零組件。再者,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促使兩國加強自給自足和複製供應面。這些都會增加市場對專用半導體晶片的需求。

半導體晶片的功能取決於電晶體體積大小,那是用來計算的電腦電路。根據摩爾定律(Moore's Law),隨著技術發展,微晶片的體積將會減少,而內含的電晶體數量每兩年會增加一倍。先進的晶片使用體積最小的電晶體,但由於生產過程複雜和成本昂貴,只有少數公司已經或接近掌握這種技術。目前,全球只有兩家公司能夠製造最尖端的五奈米晶片,包括: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及三星電子(SEC),美國晶片公司英特爾的目標是在2023年8掌握生產五奈米晶片的技術。台灣和南韓占全球先進(16奈米或以下)晶片產能的大部份比重請見圖5。

圖5:晶圓廠總部針對最先進(<16 nm)芯片的全球芯片廠產能

graph5-chip fab capacity

瀚亞投資韓國股票研究部主管Greg Kang表示,台機電與三星電子等主要晶片製造商已經利用尖端的極紫外光技術(EUV),以較低的成本生產體積更小、速度更快的晶片。Greg指出,兩大廠商有意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以極紫外光設備大規模生產晶片,讓消費者可早日體驗5G技術的全面潛力。

瀚亞投資台灣股票投資部主管劉博玄認為,全球供應鏈可能轉移,應能惠及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代工廠現已擁有製造三奈米晶片的能力,進一步把技術差距拉大。此外,台灣主要的智能手機、電源管理和無線網絡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亦可把握政府推行的本地化政策帶來的機會。展望未來,如果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重要技術,結果導致中美技術脫鈎,劉博玄認為台灣晶片供應商將可穩占優勢。台積電早前承諾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5奈米晶片製造廠。

不容忽視的亞洲優勢

即使各國陸續放寬封鎖措施,但人們的行為可能已徹底改變,轉移至雲端、數位化和自動化方案不但有助提高生產力,亦帶來新產品和服務。未來十年,投資人必須投資於這些技術趨勢,儘管科技業面對多變的競爭和監管環境,令投資人需要審慎挑選,但鑒於亞洲多個應用領域具備優勢和增長潛力,投資人絕不容忽視這個市場。

 

1 https://www.canalys.com/newsroom/canalys-china-cloud-infrastructure-Q4-2019
2 Based on revenues generated during 4Q19
3 Data Centre Market in Southeast Asia 2019-2023. Technavio. November 2019.
4 2018 numbers. IFR, BofA Global Research estimates.
5 VDMA and the 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 (OPC).
6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Top Trends Robotics 2020.
7 Omdia. Global sales activity across multiple industry sectors. March 2020.
8 https://optocrypto.com/intel-plans-to-switch-over-to-7nm-in-2021-and-5nm-in-2023/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Singapore) Limited and issued in:

Singapore and Australia (for wholesale clients only)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Singapore) Limited (UEN: 199407631H),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 Singapore, is exempt from the requirement to hold an Australian financial services licence and is licensed and regulated by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under Singapore laws which differ from Australian laws.

Hong Kong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Hong Kong) Limited and has not been reviewed by the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of Hong Kong.

Indonesia by PT Eastspring Investments Indonesia, an investment manager that is licensed, registered and supervised by the Indonesia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OJK).

Malaysia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Berhad (531241-U).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or institutional clients only)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Singapore) Limited (UEN: 199407631H),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 Singapore and is registered with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s a registered investment adviser.

European Economic Area (for professional clients only) and Switzerland (for qualified investors only)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Luxembourg) S.A., 26, Boulevard Royal, 2449 Luxembourg, Grand-Duchy of Luxembourg, registered with the Registre de Commerce et des Sociétés (Luxembourg), Register No B 173737.

United Kingdom (for professional clients only)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Luxembourg) S.A. - UK Branch, 125 Old Broad Street, London EC2N 1AR.

Chile (for institutional clients only)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Singapore) Limited (UEN: 199407631H),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 Singapore and is licensed and regulated by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under Singapore laws which differ from Chilean laws.

The afore-mentioned entities are hereinafter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Eastspring Investments.

The views and opinions contained herei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 this page, and may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views expressed or reflected in other Eastspring Investments’ communications. This document is solely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and does not have any regard to the specific investment objectiv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or particular needs of any specific persons who may receive this document. This document is not intended as an offer, a solicitation of offer or a recommendation, to deal in shares of securities or any financial instruments. It may not be published, circulated,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Eastspring Investments. Reliance upon information in this posting is at the sole discretion of the reader. Please consult your own professional adviser before investing.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 Past performance and the predictions, projections, or forecasts on the economy, securities markets or the economic trends of the markets are not necessarily indicative of the future or likely performance of Eastspring Investments or any of the funds managed by Eastspring Investments.

Information herein is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at time of publication. Data from third party sources may have been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material and Eastspring Investments has not independently verified, validated or audited such data. Where lawfully permitted, Eastspring Investments does not warrant its completeness or accuracy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error of facts or opinion nor shall be liable for damages arising out of any person’s reliance upon this information. Any opinion or estimate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may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Eastspring Investments (excluding JV companies) companies are ultimately wholly-owned/indirect subsidiaries/associate of Prudential plc of the United Kingdom. Eastspring Investments companies (including JV’s) and Prudential plc are not affiliated in any manner with 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a company whose principal place of business i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